- N +

单片机中延时函数的写法?利用定时器中断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单片机中延时函数的写法?利用定时器中断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单片机中延时函数的写法?利用定时器中断以及单片机定时器延时函数怎么写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单片机120秒延时程序怎么编写

为了编写一个80C51单片机的120秒延时程序,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名为“delay”的函数,用于实现延时功能。该函数接收一个参数“z”,即所需延时的周期数。在函数内部,我们使用两个嵌套的循环结构,分别用变量“x”和“y”作为循环计数器。

单片机的延时程序通过执行指令来达到延时效果,这个时间等于执行的指令需要的时间,而一个指令需要的时间叫做指令周期,这个时间等于若干个机器周期。

现在通过上面两个数据可以得出:单片机每执行一次自减所需要的时间是1/12M *100(s),即1/120000 s,逆向计算一下,每1ms需要自减多少次?120次对吧。所以一个简单的延时功能就诞生了,我们只需要自减120次,就可以延时1ms,如果我们要延时50ms呢,那就自减50*120=6000次。

单片机中用写delay函数做延时和用定时器做延时有什么区别?

1、定时器的做法是在你的程序里还有其他事要做的情况下去设置的。

2、当中断发生时,CPU被打断先执行中断服务。导致执行时间变长。使用高级语言时,编译的结果受优化等级等多方面因素干扰,难以计算。在有MMU和Cache的MCU中,指令的执行速度还会受到缓存的影响。利用定时器延时:因为定时器累加与CPU无关,即使中断,仍然会保持计数。不受上述问题影响缺点需要占用定时器资源。

3、前者为循环延时,在运行延时程序过程中占用CPU,只能作延时的事,不能作其它事了。用定时器延时,定时器不断计数,直到溢出 。计数时CPU可以同时作其它事。如果是短时间 ,如ms级的,像显示程序的延时还有按键防抖等可以用循环延时,而较长时间的延时或要求稍高(如作时钟或倒计时等)的用定时器。

4、区别就是用单片机软件定时,CPU循环执行一小段延时程序,浪费CPU的精力,用定时器定时,CPU就可以干别的。如果是程序延时的话,时间消耗在(延时程序+剩下的代码);计时器中断则相当于把延时程序交给定时器,此时CPU可以干别的事情,提高了效率。

5、延时函数(延时子程序)是主程序正常运行时执行的,---主程序运行的时间即是延时函数的延时时间。定时器中断是在主程序中插入的事件,是在主程序的某个时间点,跳出主程序去执行定时器中断要做的事情。

51单片机中,定时器怎么做延时函数用,比如说,要精确延时1s,该怎么写...

单片机的几种精确延时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硬件延时,要用到定时器/计数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确延时;另一种是软件延时,这种方法主要采用循环体进行。 1 使用定时器/计数器实现精确延时 单片机系统一般常选用1059 2 MHz、12 MHz或6 MHz晶振。

先写一个延时子函数delay,延时时间1秒。

所以一个简单的延时功能就诞生了,我们只需要自减120次,就可以延时1ms,如果我们要延时50ms呢,那就自减50*120=6000次。

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硬件延时和软件延时。硬件延时一般使用定时器/计数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确延时。而软件延时主要采用循环体进行。使用定时器/计数器实现精确延时时,单片机系统常选用10592 MHz、12 MHz或6 MHz晶振。

单片机的多个延时用定时器如何处理?

1、用定时器,定时1ms,每当到了、中断,就把 nnn3,分别加一,然后退出中断。在主函数中,分别检测nnn3是否到了50、30、60,到了,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用一个定时器,基本就可以满足所有的定时需求。

2、什么叫“多任务延时 ”?,是不是在延时的时候,其它程序正常运行?如果这样的话,可以使用定时器中断实现。假如定时器每50毫秒中断一次,你定义一个全局变量(C51),在每次执行中断函数时给它加一,想延时多长时间都可以。

3、按键处理的操作流程:当发现有键按下时, 为了消除按键的抖动 需要软件延时5~10ms 经过延时后 再读入按键的状态 如果按键有效 则进入相应的按键处理程序 否则(按键无效)可以视为干扰。

4、用一个定时器就够了。每个开关的延时计数分别定义一个变量,定时器用来触发中断,如0.5秒一次,在中断处理程序中分别对每个延时计数变量+1,主程序核对变量是否满足设置时间。

5、单片机的几种精确延时实现延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硬件延时,要用到定时器/计数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CPU的工作效率,也能做到精确延时;另一种是软件延时,这种方法主要采用循环体进行。 1 使用定时器/计数器实现精确延时 单片机系统一般常选用1059 2 MHz、12 MHz或6 MHz晶振。

单片机延时程序怎么写?是根据什么原理写的?有什么方法吗?

1、单片机的延时程序通过执行指令来达到延时效果,这个时间等于执行的指令需要的时间,而一个指令需要的时间叫做指令周期,这个时间等于若干个机器周期。

2、为了编写一个80C51单片机的120秒延时程序,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名为“delay”的函数,用于实现延时功能。该函数接收一个参数“z”,即所需延时的周期数。在函数内部,我们使用两个嵌套的循环结构,分别用变量“x”和“y”作为循环计数器。

3、计数器初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计数器初值 = 256 - 延时所需指令数 + 2。因此,计数器初 1,333,333 + 2 = 0x0F。以上程序中使用了一个8位计数器,所以最大可以延时255个机器周期(即85ms左右)。如果需要更长的延时时间,可以使用16位计数器或者多次调用延时函数来实现。

4、几个精确延时程序:在精确延时的计算当中,最容易让人忽略的是计算循环外的那部分延时,在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场合,这部分对程序不会造成影响。500ms延时子程序程序:(晶振12MHz,一个机器周期1us。

关于本次单片机中延时函数的写法?利用定时器中断和单片机定时器延时函数怎么写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