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linger Bands(布林带)是一种技术分析工具,由约翰·布林(John Bollinger)在1980年代发明。布林带由三个线组成:中间的简单移动平均线(SMA)和上下两条标准差线。计算公式中的n-1与以下原因有关:
1. 样本数的选择:在计算移动平均线(MA)时,n代表的是样本数,即用来计算平均线的价格数据点的数量。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n-1而不是n,因为这样可以得到无偏估计的样本均值。
2. 无偏估计:当我们使用样本均值来估计总体均值时,n-1被称为“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自由度表示在估计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的独立变量数量。使用n-1作为自由度可以保证估计值在统计学上是无偏的,即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偏差最小。
3. 样本均值的计算:在计算简单移动平均线时,如果我们使用n个数据点,那么在计算第一个MA时,我们会使用全部n个数据点。然而,对于后续的MA计算,我们只能使用n-1个数据点,因为第一个数据点已经被用于前一个MA的计算。
4. 避免重复计算:使用n-1个数据点可以避免在计算过程中重复使用数据点,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效率。
总结来说,Bollinger Bands计算公式中使用n-1是为了确保计算得到的移动平均线是统计学上无偏的,并且避免重复计算数据点。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布林带指标在技术分析中具有更好的统计特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