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

因特网的雏形是什么

因特网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ARPANET(高级研究计划署网络):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建立了ARPANET,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网络。ARPANET的建立标志着互联网的诞生。

2. 分组交换技术:ARPANET使用了分组交换技术,这是一种将数据分割成小块(称为“分组”)并在网络中独立传输的技术。这种技术后来成为互联网数据传输的基础。

3. TCP/IP协议:在1970年代,TCP/IP协议被开发出来,它是一种用于数据传输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是因特网得以普及的关键。

4. 网络互联:随着ARPANET的建立,其他网络开始与之互联,这些网络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这些网络的互联形成了早期的因特网。

5. NSFNET(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198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了NSFNET,这是一个高速网络,用于连接大学和研究机构。NSFNET成为了因特网的主要骨干网络。

6. 万维网:1990年代,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出现使得因特网对公众更加友好和易于使用。万维网是由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的。

综上所述,因特网的雏形是一个由多个网络通过TCP/IP协议互联而成的全球性网络,其核心是ARPANET和后来的NSFNET。

返回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